形而上之、大而化之

2023/12 28 09:12

《庄子·缮性》:“道,理也”。

形而上者是指人对事物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谓之道。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发展到理性认识。

形而下者是指感性认识的来源——成形、有形而可操作和感觉经验之物,谓之器。

《康熙字典》: “器,【易·系辞】形乃谓之器。【註】成形曰器。


道就是大,大了就可以象鲲鹏那样做逍遥游。所以志于道,就是志于大。大了,遇到事情就可以大而化之;

(一)事情本身要放大
  
将事情本身放大是大而化之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辩证的看待事情,即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

知晓祸乃福所依,福乃祸所伏的道理。

简单来说,就是靠事情的另一面来化解事情的这一面。

生活中碰到祸事,不要一味苦恼自己的事情,干雪上加霜的事情,而应笑着面对,想对策将消极的转化成积极的;

生活中碰到高兴事,不能得意忘形,要能居安思危。

人通常是事至而忧,不是忧先于事,防患于未然。

人世间的困苦颠连,就是这样自己造成的。

灾祸至别太担心,多思一下祸所从好处多。

(二)事情放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
  
天大,地大,空和无都是要你将烦恼和忧愁给大的东西。

将遇到的事情放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活得很精彩,知晓原来生活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相对就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总结来看,上述两点主要就在于要择善固执,而不是固执己见。

人碰到事情,知道天地的广阔,经常容易打出“道不同,不相与谋”,“惹不起还躲不起”的旗帜。

这是最典型的以为温室里面能培养出好花的观念。

有这种想法的人在生活中大多只能唱独角戏,究其实质,就是一种自大的反映,自大就是一种小心眼。

当然也可能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使怪。殊不知荷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才称为花中君子,幸福快乐都乃是苦中来。
  
古代谈隐士有三种隐法,“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越不相与谋,躲起来,就是加剧自己的小,结果最后只能是自己把自己弄到苍茫外,消失到无影无踪而已。历代有几个小隐的成就了大事业的,可能有读者马上就会举出姜太公隐居的例子。真的如此吗?姜太公搞个无勾垂钓是干什么,他要吸引别人的注意,要出山建功立业。姜太公的隐着实是在上演一种托刀计而已。工作中,经常有同事一有了帽子就开始上演上述一幕,领导忙得不易乐乎。这样看来,其实都是一个小字使然。
  
“天地广阔兮,有手有脚,只要大一点到处都是悠游自在场,小一点就需挤破脑袋到处找立锥之地”,对理解第二种大而化之的办法很有帮助。
  
(三)事情放到更长的时间段中去思考
  
人生本来就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喜有悲,但一切都会过去,时间会抚平一切。

可以将等待和忍耐视为人的基本素质,不太计较一时的得失,很多事情也会豁然开朗。

导师当所长的时候,常讲单位很多同事年轻的时候好斗,到老了就好啦。

说的就是时间是可以磨平创伤的。

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慢慢形成的,它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

失败是成功和进步的开始,除了两端之外,很多时候逐步解决问题更是进步的保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时间上也不只是一个时机问题,由于环境是变化的,在改变的环境下还维持自己心中的旧秩序无疑会引起巨大的心里不平衡。

在时间问题的处理上,遇到事情想想自己是否与时俱进是有好处的。